17/08/2021

你在處理問題嗎?(一之二) - 淤泥

很久以前,在河的下游有座美麗的村莊,每天有清澈乾淨的水源供應村民生活,河邊有漂亮的花草樹木。

一天,在上游的地方有人把工程挖出的山泥倒在河裡,過了不久,下游的村莊發現水流少了,不能生活了,村莊人口不斷減少,河邊的花草樹木都枯死了。

村長請了專家來解決問題,他們嘗試重新種植,但種多少,死多少; 又試過換過泥土,起初好過一陣子,但隔没多久,一大片一大片的枯死。後來更有科學家來分析土壤成份,研發能生長當地的植物品種,雖然也偶有佳作,但很快又不能生存,研究好像没完没了……

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,村裡少壯的人都走光了,一個老婆婆受不住村莊日益萎縮,打算沿河走走,追想當年村莊美麗的風光。

當她沿河往上游方向走時,看到一班工人正在把一車車的泥沙推進河裡,老婆婆很生氣,用拐杖把工人都趕走了,然後回去告訴村長。村長知道後,派人到上游清理河床,再日夜守住,不許任何人傾倒泥沙入河。很快,村莊又回復當日美麗的模樣,也因妥善管理而發展成繁榮的旅遊區。

不知道大家看完這故事,有没有覺得村長一直在想很多無關痛癢的方法很可笑。其實人類無論對生態環境,還是對自己的身體,也是如此,捨本逐末,治標不治本。

對應在處理痛症上,第一步就要先找出根源,當然對很多人來說,有没有想過去找已是一大問題。找出根源最難的是要捨棄成見,不要想當然地認定是最痛的地方,要熟悉身體結構加上足夠臨床經驗才較有機會找到(病症千變萬化,有機會再詳述一些奇難雜症)。

第二,就是要像清理河床一樣,把導致堵塞的軟組織損傷挖走清除。當中有不同技術,之後會介紹其中一些比較有效的。

第三,要在日常生活中,改變習慣,盡量防止事情再發生。這就要配合前面兩步才事半功倍,是屬於做了没差,不做更差的事。

第四,學習用"適當"飲食及運動强化身體。坊間有太多所謂食譜,運動計劃,健身動作……良莠不齊。日後有機會,大家可留言提出,再另題討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